2025年国际图联绿色图书馆奖、年度公共图书馆奖获奖及入围名单陆续公布,多家中国图书馆获奖或入围。
2025年国际图联绿色图书馆奖
● 深圳盐田区图书馆“生长图书馆:万物皆可读,万物皆生长”项目获得“最佳绿色图书馆/大型项目”类别第2名。
深圳盐田区图书馆生长图书馆
生长图书馆坐落于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生物圈三号,充分依托盐田区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优势,创新采用“政府引导 + 企业共建 + 公众参与”的协同发展机制精心打造而成。该项目的服务范围广泛,覆盖了辖区21平方公里内的2万常住居民。生长图书馆通过绿色实践串联起盐田区极具特色的低碳游览路线,让社区居民和访客可以通过到馆阅读、参与课程讲座、消费可持续产品,沉浸式体验绿色低碳生活。其“生长性”不仅体现在功能延展,从单一图书馆功能升级为传播绿色阅读理念的实践体验基地,更在于生态辐射——推广《城市书房绿色发展盐田倡议》,联动141城2000余家机构实践可持续发展。“生长图书馆”获得了国际图联的高度评价:“依托深厚的合作关系,生长图书馆已成为绿色社区与图书馆转型的先锋范例,其模式具有可推广性。”(相关图文源自国际图联网站、“深圳盐田区图书馆”公众号)
● 杭州图书馆“杭州图书馆自然主题分馆——推动市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图书馆”入围“最佳绿色图书馆/大型项目”名单。
杭州图书馆自然分馆
杭州图书馆自然分馆是杭州图书馆与杭州植物园合作打造的自然主题图书馆,馆舍升级改造后于2024年正式开馆,是一家集图书借阅、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图书馆。杭州图书馆自然分馆建在杭州植物园内,拥有良好的天然环境。分馆拥有绿色的建设理念,在采光节能、融入自然、环保材料和循环利用上都有体现。在设计中采用照明节约型:场馆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利用自然光照,在顶面使用反光材料,反射灯光,能最大限度增强光照,减少灯的使用,节约能耗。装修中使用可持续材料,如高效节能的LED灯具、安装变频空调系统。场馆内模型均为废弃纸类再利用的环保材料,并结合数字化设备,在互动空间内设有动物识别、植物认知、濒危植物生长体验、植物对话、飞翔种子排行榜等有趣的体验。同时,图书馆积极开展面向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活动,在2024年有15万人参与。自然分馆专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书籍收集,馆内拥有自然类藏书2万余册,涵盖植物图鉴、动植物科普类图书、绘本等。(相关图文源自“浙江发布”公众号)
● 宁波图书馆“旧瓶新生”环保回收计划入围“最佳绿色图书馆项目”名单。
宁波图书馆“旧瓶新生”环保回收计划
在全球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宁波图书馆发起“旧瓶新生”环保回收计划,在馆内大厅设置专门的塑料瓶回收桶,鼓励读者回收塑料瓶兑换环保奖品。该项目定制了可移动、可折叠的木箱作为展示装置,使用碎料木板和木条作为材料,用于陈列宣传展板和环保书籍。该项目还与本地环保企业合作,用回收的废弃塑料瓶制作成再生涤纶纤维,作为环保奖品的原料。经过粉碎、清洗、混合、干燥、熔融、挤出等一系列工序,制成500个再生涤纶纤维环保帆布袋,减少碳排放152.5千克。(相关图文源自“浙江发布”公众号)
2025年国际图联“年度公共图书馆奖”
● 上海和平书院入围2025年国际图联“年度公共图书馆奖”最终名单,总评分位列全球第二。
上海和平书院
作为“阅读与生态相结合”理念的实践成果,和平书院成为24小时公园阅读图书馆,以“打开的书”为设计理念打造“5+1”阅读集群,并成功改造公园闲置建筑,运用绿色技术建成低碳图书馆,已接待读者近200万人次。其成功实践还体现在社交媒体高曝光率和吸引全国读者上,在社交平台上吸引了其他城市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充分展现了公共文化场馆在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方面的多维度综合效能。和平书院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区级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1(原图书馆管理团队)+1(社会化运作团队)”管理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政府加强项目监管和规划标准制定。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图文源自“上海发布”公众号)
近年来,多家中国图书馆在国际图联绿色图书馆奖、年度公共图书馆奖、国际营销奖中斩获佳绩或成功入围,这不仅表明国际图书馆界对中国图书馆工作的肯定,也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到中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效,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具体体现。未来,随着更多中国文化实践以图书馆为载体走向全球,必将进一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让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中国发展的经验在国际上产生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