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凝聚精华 助力推广——高校图书馆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2-09-02

为推进图书馆界交流互鉴,不断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促进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图书馆学会继之前对近年来获得国际图联奖项的图书馆案例推广后,将继续以专栏形式不定期分享图书馆界先进经验。近期,小编将从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2021年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征集展示活动中,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地区文化主题、图书馆宣传推广主题等推出高校图书馆优秀业务案例,展示高校图书馆迎合需求、拓展服务的成果。

本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篇选取了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诗经》四季诗意校园项目、青岛大学图书馆的高校传承非遗文化项目、武汉轻工大学图书馆的“重新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策划设计体验活动、指导学生社团参与等方面介绍高校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诗经》四季诗意校园项目

营造典籍阅读氛围

发挥社团组织活力

增强系列活动延展性

为培育高素质阅读推广人才,营造大学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策划指导了《诗经》四季诗意校园项目。该项目由学生社团参与组织实施,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开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诗经》出发,推广校园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锻炼和培养阅读推广队伍。通过立体化、多元化的推广活动,多维度展现《诗经》的魅力,对典籍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项目内容与执行方式

围绕《诗经》,在阅读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开展写、诵、摄影、画和非遗技艺等体验活动,利用线上线下平台,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和读书日,综合宣传推广。

开展“阅读相伴蒹葭同行”共读打卡活动。进行读书感悟创作交流。

开展“纸笔抄《诗经》书画颂风雅”活动。305位师生共同参与抄写《诗经》,创作专属读书笔记。

开展“声之邂逅”《诗经》诵读活动。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参与者更加深化对《诗经》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于经典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开展“师大生态校园春花物语”摄影作品征集活动。鼓励师生拿起手中的相机,将《诗经》中描绘的植物与校园景物结合,加深对诗句的认知。

开展“扇韵风雅 引风逐诗”《诗经》绘画活动。将《诗经》中所提及的草木山石作为绘画主题绘制于扇面之上并展出,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让《诗经》的风韵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参与者。

在文化遗产日活动中,用古籍讲述非遗故事。围绕《诗经》,通过诵读、展览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其千年风貌。通过扇面画、古籍修复技艺、雕版印刷术、金石传拓术等技艺的现场展示和体验,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采用回答《诗经》相关问题获得积分换取现场活动体验机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项目特点与创新点

通过体验式阅读活动促进文化典籍的普及,拉近典籍与读者的距离。营造认知经典的特殊氛围,多维度激发学子的阅读兴趣。深化理解典籍内容,通过载体形式不同的活动对典籍进行创造性转化。

图书馆指导学生社团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社团骨干广泛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逐渐成长为阅读推广人,为校园阅读推广团队赋予青春色彩。

设计操作性、推广性强的各种体验活动,包括可扩展为多类传统文化典籍主题的系列活动和面向中小学、学院、社团、单位的定制活动。

项目效果

《诗经》主题阅读推广活动得到了校内多个部门、学院及社团的关注与参与,各项活动共计有3000余人次参加。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诗经》文化热潮。

阅读推广团队还走出校园,在西青区张家窝镇举办“《诗经》唱响社区,书香浸润童心”活动,带领社区儿童领略《诗经》之美,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助力书香社会的建设。

光明网、今晚报等多家媒体对相关活动进行了报道。


二、青岛大学图书馆高校传承非遗文化项目

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非遗精髓

注重三馆融合

丰富学生实践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与技艺传承创新,青岛大学图书馆开展了以图书馆节为主导的系列高校传承非遗文化活动。2021年的图书馆节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图书馆与美术学院合作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邀请诸多非遗传承人现场为学生讲解非遗项目,使学生通过讲座、体验活动等不同的方式近距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项目内容与执行方式

青岛大学图书馆把课堂教育作为非遗传承的主阵地,注重深度整合民间手工艺系列文化,开展“非遗大讲堂”“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逛非遗文创作品大集”等活动,并组织广大师生参与非遗实践与文创活动,其中传统项目制作布老虎、民间扎染丝巾工艺等广受欢迎。

青岛大学图书馆开创性地设立了民间手工艺美学馆、民俗博物馆,在此基础上,在图书馆挂牌成立“青岛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极大提升了图书馆的非遗教育传承功能和文化育人职能。通过整合三馆资源,形成文献利用、实物收藏展览、手艺展示、动手体验、课程教学、讲座沙龙的有机融合体。

项目特点与创新点

注重优化特色资源。融合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与实践工作坊等多方资源,打造非遗文化学习、实践与传播的平台,既有利于科研人员查找资料、搜集数据,动手实践,又提升了广大师生了解非遗文化,参观传统手工技艺产品的兴趣。

以传承为目标,吸收民间手工艺资源。开设“博学大讲堂”与“非遗大讲堂”系列讲座,为同学们普及传统文化与非遗传承知识,通过“制作端午香包”“再现传统剪纸技艺”“齐绣学习入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于非遗文化的感受,凝聚传承人才与力量。

注重高校与中小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线上线下系列活动和新媒体的宣传,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推动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弘扬。周边小学多次组织师生到图书馆参观学习,参加研学活动。

项目效果

依托系列活动,青岛大学图书馆向广大学子普及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非遗文化。通过形式多样的展演活动,亲自动手实践的传承与文创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大学生对民间手工艺和非遗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兴趣,为传承和创新民间手工艺提供丰厚的沃土。

在民间手工艺推广教学过程中,图书馆收集整理非遗手工实践活动资源,设立文字音像资料档案,打造数字资源储备库,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传统工艺文化基地。


三、武汉轻工大学图书馆“重新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

主题集中展示

重视体验感受

发挥社团作用

为充分激发广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武汉轻工大学图书馆自2018年推出了“重新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项目。“重新发现”意为以新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项目内容与执行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如中国书法、传统文学、中华诗词、传统音乐、民风民俗、中医中药等,武汉轻工大学图书馆每年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开展系列活动。

项目特点与创新点

“重新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项目,坚持一年聚焦一个主题,集中展示传统文化的一个侧面。活动方式上不限于举办书展、海报展、经典文献分享,还辅以手工制作、画展、花艺展示、体验活动、文艺演出等形式。通过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对中国古典文艺和风土人情有了直观了解,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策划项目活动时,图书馆重视学生需求与体验感受。如何以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在校园生活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自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活动策划考虑重点。

图书馆与学生社团紧密合作。图书馆老师提供指导和活动经费,学生社团发动、带动学生参加文化活动。学生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受益者。例如在策划“天地诗心”图书馆迎新文艺演出时,结合社团特点和古典诗词的主题选定9个学生社团出演。古典诗词与笛萧、花艺、茶韵和汉服的碰撞,将诗词的意境美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多角度展现出来,打破了传统赏析诗词之美的方式。

项目效果

项目创建以来,在武汉轻工大学校园里掀起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也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项目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生粉丝,有很多学生多次参加图书馆举办的活动,收获满满。

“重新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多次受到媒体关注,湖北日报、腾讯网等媒体均对活动进行了报道。项目两次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特色创新单项奖。

*文字和图片由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青岛大学图书馆、武汉轻工大学图书馆提供。


版权:中国图书馆学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内)   邮编:100081
京ICP备12008455号-2    电子信箱:ztxhmsc@nlc.cn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