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学术交流 > 年会
第4分会场:阅读推广馆员专业能力的内涵与塑造
发布时间:2023-09-25

9月15日上午,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主办,贵州省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协办的202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阅读推广馆员专业能力的内涵与塑造”分会场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分会场邀请了来自阅读推广领域的学界专家、业界专家、一线馆员以及期刊主编共同研讨阅读推广专业能力建设这一主题,就阅读推广馆员专业能力的内涵、专业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展开,通过专家对话、案例分享、专题研讨、提问互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充分交流,力求对阅读推广工作的科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来自图书馆界和相关业界的领导嘉宾、专家代表及各地图书馆员等200余人参与了研讨和交流。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主任黄令贺主持论坛开幕。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久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社列致辞。

 



论坛第二部分为专家对话,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谢蓉主持。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李东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范并思、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馆(所)长徐强、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书记王宇、贵州省图书馆馆长彭银六位专家围绕“阅读推广的专业化与馆员的专业能力”各抒己见。

李东来认为图书馆专业化需要有知识贡献、核心与边界、时间积累、实践和主体意识,这同样适用于阅读推广。在全民阅读大背景下,图书馆要思考做阅读推广的差异化、优势和对图书馆的价值。图书馆做阅读推广的重点在于文献资源的整体、关联与揭示。

范并思认为应该从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核心理念和职业伦理出发理解阅读推广的专业化,应该思考如何提高读者阅读意愿和阅读能力。建立图书馆员职业认证和职业能力标准来约束规范职业培训,培养合适的阅读推广人才。

徐强认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开展要分众阅读推广,应契合和引领读者需求,通过阅读推广平台化服务实施跨界合作,发挥馆舍空间、馆藏资源和馆员专业化优势。

张岩认为应该围绕文化育人的根本目标,在充分发挥图书馆馆藏体系化优势的基础上,培养阅读推广人员的文化情怀、学术功力、策划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王宇从明理念、建队伍、抓机制、定流程、抓实效等方面出发,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将阅读推广做成一项常态化的业务内容,应该打造多元化阅读空间,举办立体化阅读活动。

彭银在对阅读推广现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阅读推广的落脚点在于书,应该注重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化、系统化培养。

  


论坛第三部分为“阅读推广馆员业务能力建设”案例分享,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素芳副教授主持。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刘青华研究馆员认为阅读推广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读者的真正改变,指出阅读推广馆员应该着重从信息、体验、练习与关系四个方面促成改变,并强调了迭代、嵌入和行动的重要性。



东莞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副主任赵爱杰结合该馆阅读推广品牌项目实践,从组织文化建设、职业路径规划等方面,介绍了东莞图书馆如何助力馆员专业能力提升。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学科与阅读支持中心副主任严丹介绍了该馆“西索开卷 书香校园”2023年读书文化节的创新实践,他重点强调了阅读推广馆员的策划力、执行力这两方面的核心专业素养。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俊玲以河北大学图书馆学专业为例,阐述了阅读推广课程的开设情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体系以及未来设想。

 

 

论坛第四部分为专家研讨,由清华大学图书馆王媛副研究馆员主持。河北省图书馆馆长刘栋、《中国图书馆学报》常务副主编吴澍时、《图书馆杂志》原常务副主编金晓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图书馆学编辑室主任邓咏秋、赵俊玲,围绕“阅读推广研究选题与写作”的主题,就阅读推广选题方向、期刊评审、研究方法等诸多实际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刘栋指出图书馆需要阅读推广研究,可从两个方向发力,第一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专业化能力提升的研究,如读者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分级阅读指南、全民阅读评价指标体系、队伍能力提升和机制研究等;第二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理论和实践研究,如体系架构、保障机制建设、基层图书馆社会化运营等。同时论文写作要坚持问题导向,进行前瞻性研究,保证研究成果的转化。

吴澍时结合《中国图书馆学报》的定位,认为仍需加强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研究。现阶段我们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目标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即范并思教授提出的“使不爱阅读的人爱上阅读,使不会阅读的人学会阅读,使阅读有困难的人跨越阅读的障碍”。未来应在理论和实践互动视角下深入研究如何实现该目标,其中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谁来做、做什么和怎么做?第一个问题涉及阅读推广专业馆员的培养;第二问题涉及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各级各类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和落地;第三个问题涉及图书馆阅读推广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践检验。同时建议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研究应该关注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成果。

金晓明认为文章选题价值是衡量文章的首要因素,会重点关注选题是否能够体现图书馆人的人文关怀,是否能够引起思考和讨论,另外数据分析和论证是否完整严密都是衡量投稿质量的考量因素。

邓咏秋认为,图书馆员要把工作总结写成可以发表的论文或业务案例,需要特别注意:要跳出一个馆的小圈子,应站在同行的角度,还需要理论上的提升,这需要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她推荐了相关的图书与期刊,鼓励图书馆员多阅读、多写作,不断提高写作、研究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实践的发展。

赵俊玲指出阅读推广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内容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相较于图书馆学其他领域,实验法在阅读推广研究中应用较多,主要用于阅读行为以及阅读推广效果研究。鼓励馆员对研究方法进行深入学习,同时指出不能为了方法而方法,研究方法需为回答或解决研究问题服务,要注意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进行有机结合。

论坛第五部分为“阅读推广研究工作的开展”经验交流,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长蔡迎春主持。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陈则谦教授分享了他关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视阈下阅读推广研究的基本思路与设计。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严贝妮教授阐述了案例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案例研究在阅读推广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设计实施,为研究人员开展阅读推广的案例研究提供指导。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王平教授聚焦面向阅读推广活动的田野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流程,阐述如何在图书馆里做田野研究。


 


南开大学商学院肖雪副教授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查和访谈调查,指出阅读推广人与阅读推广馆员的理论界定、实践认定与馆员认知三者之间存在错位,在能力要求上比较混乱,指出应明确阅读推广馆员的定位,构建切实的多层次、多主体的专业能力体系与培育体系。

 

 


论坛第六部分为互动环节,由深圳宝安区图书馆阅读推广部主任赵艺超主持。针对与会代表提出“现阶段关于阅读推广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写的太大、太深,甚至太理想主义,回避现实问题,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不够”的问题,吴澍时老师结合期刊编辑工作予以解答。她指出,在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领域,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同样重要: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发展;实践为理论提供基础,也促进理论的创新。不同期刊定位不同,图书馆学期刊在选题策划中更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刊登出更多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践创新的高质量学术成果。一位高校图书馆员提问“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如何做好阅读推广活动以吸引广大读者。”针对这一问题,刘青华认为图书借阅整体下降与阅读推广相关度有待研究;就阅读推广活动,刘青华建议不应只追求片面而短暂的“创新”,更应注重持续性培育,不能过于依赖某几次活动,阅读推广应该是长期而持续的。

持续三个多小时的论坛内容丰富精彩,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肯定,大家认真专注,积极互动,论坛在活跃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阅读推广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提升阅读推广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广大专家学者和一线阅读推广馆员的精彩分享为阅读推广专业能力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思考方向。本次分会场既有理论探讨,又有案例分析,对参会者来说是一场思想盛宴,深化了大家对阅读推广的认知,对行业未来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和现实价值。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供稿)


版权:中国图书馆学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内)   邮编:100081
京ICP备12008455号-2    电子信箱:ztxhmsc@nlc.cn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