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学术交流 > 年会
主题会场7:人工智能+图书馆:未来前景与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4-09-24

2024年9月12日,中国图书馆年会第七主题分会场迎来了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的“人工智能+图书馆:未来前景与实现路径”主题会场在宜昌市委党校求索报告厅举行。来自图书馆业界、产业界与学界的专家、学者与嘉宾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图书馆领域的革命性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闫慧教授主持。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信息管理学院吴丹教授以其前瞻性的思考,为与会者深入剖析了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智慧化特征识别。


 

中国知网副总经理柯春晓作为产业界的代表,分享了华知大模型如何赋能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的具体案例。他通过生动的实例,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率、优化用户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


 

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则从实践者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图书馆智慧空间建设的经验与思考。她的演讲不仅让与会者感受到了智慧图书馆带来的便利与舒适,更激发了大家对未来图书馆形态的无限遐想。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吴昊聚焦于图书馆采分编智能化作业的构想与实践。他详细阐述了智能化作业在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方面的优势,为图书馆内部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夏翠娟以其敏锐的科技洞察力,探讨了GenAI与多模态文化记忆资源的知识表示,为图书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周文杰教授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与重塑,为图书馆行业的未来服务范式描绘了一幅崭新的蓝图。


 

此外,本次论坛还特别设置了“AI+图书馆未来工作坊”,以快问快答的形式对AI影响下的图书馆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吴昊对2035年AI赋能图书馆空间的前景进行了预测。中国知网副总经理柯春晓对2035年AI赋能图书馆资源的前景进行了预测。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夏翠娟对2035年AI赋能图书馆服务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本会场举办单位供稿)


版权:中国图书馆学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内)   邮编:100081
京ICP备12008455号-2    电子信箱:ztxhmsc@nlc.cn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