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学术交流 > 年会
第11分会场:开放获取:图书馆的战略与选择
发布时间:2024-09-24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和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加速融合,开放合作已经成为破解重大科技问题、驱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全球共识。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迎来了范式创新,以开放获取为代表的开放科学运动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开放获取已成为图书馆的必然选择,为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对图书馆的影响与日俱增。

为促进开放获取的交流与发展,2024年9月1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第11分会场“开放获取:图书馆的战略与选择”在湖北宜昌顺利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图情界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资源中心副主任周杰主持,共邀请7位专家围绕开放获取下图书馆建设的趋势与挑战、人工智能与开放获取的关系、各大图书馆在开放获取方面的成功案例和挑战经验三大主题进行汇报和演讲。本次汇报分为专题报告和案例分享两个环节。

在专题报告环节,首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姚长青副所长进行“加强开放学术资源建设,支撑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题报告,从全球开放获取的发展态势讲起,介绍了开放获取的新进展,并与新质生产力相结合,阐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信息资源建设支撑的新要求与NSTL开放学术资源的建设举措。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秘书长张智雄作“对国际OA发展趋势的认识和研判”报告,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开放获取发展的新道路和科研人员的应对举措。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馆/所长刘炜以“GEN·AI与OA运动”为题进行报告。刘馆长从GenAI给开放获取带来的机遇、问题与挑战出发,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开放获取的前沿问题,并对作为开放获取中坚力量的图书馆在开放获取背景下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思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学信息资源与知识服务中心主任任慧玲,带来了“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的对策——两个案例分析”专题报告。任主任对开放获取的进展进行扫描,并梳理了剑桥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开放获取的两个案例,最后对图书馆如何应对开放获取发展趋势提供建议。

 

 

在案例分享环节,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副主任、中国地质图书馆副馆长赵可录以“地学知识智慧服务——中国地质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应用实例”为题进行报告。分享了中国地质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的应用,对开放获取资源完善地学文献资源体系和赋能地学知识智慧服务进行了阐述。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平安对国家图书馆OA资源建设案例进行分析。从为什么要入藏OA图书资源和如何建设OA图书资源两个角度作了“把握学术价值,助力科学精神——国家图书馆OA图书的建设案例分析”的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雷雪博士作了“推进开放获取: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建设案例分析”的报告,梳理了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的发展态势,介绍了高端交流平台推动开放获取的举措。

 


开放获取是实现开放科学的必然之路,本次会议聚焦开放获取前沿进展,并与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等最新最热主题结合,深刻探讨了开放获取背景下图书馆领域的选择与策略,交流了不同开放获取平台的具体实践,突出了图书情报领域对科研出版和科学研究的作用与贡献,也为图书馆下一步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本会场举办单位供稿)

版权:中国图书馆学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内)   邮编:100081
京ICP备12008455号-2    电子信箱:ztxhmsc@nlc.cn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