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下午,由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CALA)主办的202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分会场“文明互鉴视域下的多元融合图书馆”在榆林会展中心顺利举办。本分会场由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执行理事长、美国石溪大学全球图书馆倡议总监黄柏楼主持,汇聚中外图书馆界资深专家、学者及从业者,围绕技术赋能与文化传承双主线,通过主题演讲与互动讨论,深入探讨全球图书馆发展的核心议题与实践路径。
会议现场
本分会场以“中外馆员跨文化对话”为核心形式,立足“文明互鉴”视角,聚焦图书馆在“空间开放化、资源电子化、服务多元化、技术智能化”转型中的关键命题。会议旨在通过理论研讨与实证案例结合,揭示人工智能在图书馆领域的深度应用价值,激活特藏资源与阅读空间的文化创新潜力,为全球图书馆行业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亚太分会主席李玉嫔以“亚太地区图书馆服务创新:数字智能与全球协作并进”为题,指出当前亚太地区图书馆正加速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区域内各国通过技术投入与协作网络构建,持续优化服务能力。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馆员、国际图联信息素养委员会常任委员吴昌洪以“生成式AI对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的挑战与重构”为题,剖析生成式AI对现有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及框架的影响和对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图书信息中心主任李国卉以中国人民银行图书馆为案例,分享专业图书馆的智能化转型经验。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张雪梅围绕“AI时代信息素养教育的挑战与破解路径”展开深入探讨,提出CITR教学模式,为信息素养教育创新提供实践方案。襄阳市图书馆馆长郝伶俐结合襄阳市图书馆实践,阐述诗词特藏的“智慧活化”与文旅融合路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博士研究生郑光纯从服务理念、实施路径等维度对中美图书馆技术服务进行分析。
本会场通过中外专家的深度对话,明确了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转型的核心方向,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引;汇聚多地的实践案例,涵盖专业图书馆转型、特藏活化、教学模式创新等领域;搭建了中外图书馆界的交流桥梁,促进了文明互鉴与国际协作。
(本会场举办单位供稿)